
電影《火星任務》(The Martian),太空人兼植物學家馬克·瓦特尼不幸在意外後使留在火上,在缺乏食物維生的緊急關頭,他靈機一觸用火星的土壤在居住艙種植馬鈴薯來保命。他很聰明地利用太空船上用剩的聯氨來製造水(N2H4+ O2 → 2H2O + N2↑)來灌溉,並使用自己和其他組員的排泄物作肥料,成功種出馬鈴薯幼苗......
人類要在火星上生活未必是我們急不容緩要處理的事,但要有馬克的生存智慧及機會,便要靠持久的學科鍛練、敏銳的思維及懂得把多元知識組合運用得來,這種跨學科的訓練便是 STEM。
(圖左:《火星任務》電影劇照)
人類要在火星上生活未必是我們急不容緩要處理的事,但要有馬克的生存智慧及機會,便要靠持久的學科鍛練、敏銳的思維及懂得把多元知識組合運用得來,這種跨學科的訓練便是 STEM。
(圖左:《火星任務》電影劇照)
魚菜共生 = 生物科技(Bio Tech)= STEM
魚菜共生是結合魚、植物及微生物的自然生態系統。魚的糞便經由微生物分解過濾,阿摩尼亞(Ammonia)變成植物生長的肥料硝酸鹽(Nitrate),植物根部吸收肥料之後,把水淨化再供給魚類生長。魚類得以生長在自動淨化的水中,植物也毋須額外人手施肥及淋水,成為一個互惠互利的自然生態系統。
魚菜共生愈來愈受世界重視的原因,是它能提供無污染、低碳排放、珍惜資源(能源及食水)及可持續發展的糧食。魚菜共生屬環境工程科學項目(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Project),它蘊含的技術涵蓋生物、化學、物理、機械工程、電腦工程、人文科學及地理環境。換言之,學生可從實際操作這個生態系統掌握以上的知識。 |
STEM 教育的精粹

STEM,簡單來說是「認識自然及生命」(Study of the Nature & Life)。人類是自然生物的一部份,身邊的任何事物及發明,都與 STEM 息息相關。
STEM 的重要性是培育學生思考、發問、團結、探究及創作力,是一個以跨領域學習達致解決現世紀生活難題(problem)或需要(need)的結構性學習模式。透過不同的主題、模式、材料等,啟發學生的多元創科思維,同時提升他們校本學科成績表現。
S(科學):從自然環境到社會民生的研究
T(技術):泛指任何由人設計及製造、能解決人類需求的產品
E(工程):設計產品的過程
M(數學):數學、幾何、數量等構成的學習元素
STEM 的重要性是培育學生思考、發問、團結、探究及創作力,是一個以跨領域學習達致解決現世紀生活難題(problem)或需要(need)的結構性學習模式。透過不同的主題、模式、材料等,啟發學生的多元創科思維,同時提升他們校本學科成績表現。
S(科學):從自然環境到社會民生的研究
T(技術):泛指任何由人設計及製造、能解決人類需求的產品
E(工程):設計產品的過程
M(數學):數學、幾何、數量等構成的學習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