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菜共生作為 STEM 教育的優點
STEM 教育在香港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仍倚重電腦編程及機械人設計,部分原因是香港政府積極推行未來創意工業及數碼生活有關,有大比率進行電腦編程及機械人設計課程的學校均表示校內老師有較強大的數理科技教師人才,所以順理成章也會著重這方面的教育。可是,當顧及到全球生態環境變化及糧食供應的日益嚴峻的情況,許多國家都把魚菜共生納入教育範疇,甚至發展為 STEM 教育的模式。魚菜共生結合了水產養殖及水培技術,魚和植物一起互惠互利地生長,兩種生物之間的互助關係,需要水中的硝化微生物協助,讓魚排出的糞便轉化為無害的肥料,因此具備了微生物及生物科學的知識基礎;另外,在設計生態系統的過程中,也需考慮到水流、水中氧氣的含量、水質的維護等要求,所以也要具備物理學及工程的知識。
通過魚菜共生,學生透過可持續性的活動鞏固他們對科學理論的理解。魚菜共生的跨學科性質使其成為科學教育的有吸引力的工具,一份著名的魚菜共生科研論文(參考文獻: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022306.pdf)記錄了北美教育環境中使用魚菜共生系統的教育狀況,解決方案及社區聯繫和支持的發展,或許可作為本地發展魚菜共生 STEM 教育的借鏡。
(更新日期:2021 年 3 月 1 日)
STEM 教育在香港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仍倚重電腦編程及機械人設計,部分原因是香港政府積極推行未來創意工業及數碼生活有關,有大比率進行電腦編程及機械人設計課程的學校均表示校內老師有較強大的數理科技教師人才,所以順理成章也會著重這方面的教育。可是,當顧及到全球生態環境變化及糧食供應的日益嚴峻的情況,許多國家都把魚菜共生納入教育範疇,甚至發展為 STEM 教育的模式。魚菜共生結合了水產養殖及水培技術,魚和植物一起互惠互利地生長,兩種生物之間的互助關係,需要水中的硝化微生物協助,讓魚排出的糞便轉化為無害的肥料,因此具備了微生物及生物科學的知識基礎;另外,在設計生態系統的過程中,也需考慮到水流、水中氧氣的含量、水質的維護等要求,所以也要具備物理學及工程的知識。
通過魚菜共生,學生透過可持續性的活動鞏固他們對科學理論的理解。魚菜共生的跨學科性質使其成為科學教育的有吸引力的工具,一份著名的魚菜共生科研論文(參考文獻: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022306.pdf)記錄了北美教育環境中使用魚菜共生系統的教育狀況,解決方案及社區聯繫和支持的發展,或許可作為本地發展魚菜共生 STEM 教育的借鏡。
(更新日期:2021 年 3 月 1 日)